七十古稀

时间:2025-09-27 21:30:12编辑:小松

70岁是古稀之年吗

70岁是指古稀之年,70多属于年逾古稀,而60多属于年过花甲,出自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稀是古时候的人寿命超过七十岁高龄的说法,也正因为以前古时候的医疗条件不足以及各方面环境的因素,导致能活到70岁高龄的人相对比较少,所以则用“稀少”能活到70岁的人很少的概念来形容一部分寿命相对比较长的人。


70岁是古稀之年吗

70岁是古稀之年,杜甫诗句中提到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活到70岁的人十分稀少,而年满80岁被称为杖朝之年,意思是到了使用拐杖的年龄,年满100年被称为期颐之年,表示人活到一百岁,需要儿女照顾起居。 70岁是不是古稀之年 70岁是古稀之年,在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中提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因此后人将年满70岁称为古稀之年,意思是可以活到70岁的人从古至今,较为稀有。 80岁被称为杖朝之年、耄耋之年,意思是活到80岁的人身子骨较差,行动走路需要依靠拐杖,因此被称为杖朝之年,而耄耋出自曹操《对酒》中的“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100岁被称为期颐之年,《礼记·曲礼上》中有“百年曰期、颐”这句话,其中期表示也要的意思,颐表示养的意思,整句意思就是人到了一百岁,就需要子女后代照顾起居、饮食,因此称为期颐。

70岁叫古稀,80岁,90岁叫什么?

70岁叫古稀,80岁叫仗朝,90岁叫鲐背,其中80与90又可统称为耄耋之年。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仗朝又作杖朝: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后用作八十岁的代称。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也可称“冻梨”。扩展资料:老人称谓杖家之年:五十;杖乡之年:六十;杖国之年:七十;杖朝之年:八十。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皓首:白头,指年老。久寿:长寿。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姥[mu]:年老的妇人。暮齿:晚年,暮年。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万寿:大寿,高寿之意。遐龄:指人长寿高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十岁

为什么人到70岁就叫做古稀呢?

这个问题是有其来历的,具体内容如下: 乾隆75岁这一年的正月,在皇宫里的乾清宫搞一个“千叟宴”,把全国70岁以上的老人都召集在一起,开一个大宴会。事前,他让大臣们早早做了调查和统计,统共将近五千人。 人到齐之后,乾隆发现在这“千叟宴”上有一个年岁最大的老寿星,当时141岁。 这位老人叫汤云程,在他120岁的时候,乾隆南巡曾见过他,还赐给了他“花甲重逢”的匾额。 乾隆很惊讶,时间过去了21年,汤云程老人仍健在,并来参加了“千叟寓”。他望着这位老人,高兴极了,猛然想起21年前他给这位老人赐的匾额。于是,立时出了一个上联,叫大臣们来对下联。他的上联是这样出的: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人活到60岁,古时候叫做“花甲”。“花甲重逢”,就是过了两个花甲之年,也就是120岁。再“增加三七岁月”,三七二十一,加上前边的120岁,正好141岁。 当场在乾隆身旁有好几位大臣,他们听了乾隆的上联,一时间都想不出好的下联来。这时候,纪晓岚站出来说话了:“万岁,臣有下联!”于是他说: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乾隆听了十分高兴,称赞纪晓岚对得好。 人活到70岁,古时候叫作“古稀”。“古稀双庆”就是140岁。“更多一度春秋”就是再加一岁,正好也是141岁。

上一篇:递归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