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艺术批评艺术批评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是什么
艺术批评的对象是艺术作品,这就意味着艺术批评自身就是艺术接受的一种方式。但艺术批评和一般欣赏性的接受活动又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般欣赏性的接受活动主要是一种直觉的活动,观众-直保持着对作品感性形象的感知,重点关注的是作品的审美属性和审美价值,个人的审美偏好在欣赏性的接受活动中起主要作用。而艺术批评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接受,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范畴,它必须从一定的作品立场和观点出发,在对作品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重建作品内部各因素,以及作品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艺术史之间的联系,并在这种联系中分析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但艺术批评是建立在欣赏性接受的基础上的,是欣赏性接受的深化,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艺术批评和艺术创作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艺术批评在艺术家的创作和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引导的作用。从艺术家的角度看,艺术作品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并不能直接面对广大观众,必须通过种种中介环节才能和观众见面,如艺术家创作的美术作品必须通过展览馆、画廊等机构展出,才能让观众欣赏到。但这些中介环节并不能接受一段时间内的所有作品,必须在一定的艺术水平和思想内涵上对其进行严格选择,才能把符合要求的作品介绍给观众。这种选择的工作,就是艺术批评家的职责,像-些专题性的大规模展览,往往还会组织艺术批评家成立专门的评委会来挑选入展的作品。虽然这些评委的工作是在实践层面上展开的,但实质上就是对艺术作品的批评。而从广大观众的角度来看,面对众多艺术作品,观众也需要艺术批评给予引导,从而在艺术作品和自己间建立起广泛而有效的联系。例如展览的引导词、展览说明等,都是借艺术批评家之口,对艺术作品进行进一步地解读和阐释,帮助广大观众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作品。艺术批评通过对作品的审美价值、思想意义、风格特征、艺术手法等方面的阐释,给观众以理论上的指导,从而使他们能有效理解、感受艺术作品。
第二,艺术批评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批评来影响艺术家的创作,进而影响艺术的接受。艺术批评对作品的分析,不仅能给观众理论上的指导,而且也会对艺术家的创作起调节作用,这在艺术史风格更迭、艺术思潮转向过程等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例如明代董其昌对文人画大加赞赏,将文人画上升到了画坛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直接导致了文人画的风格主宰时代风尚长达数百年,历代画家无不以此作为追求,大众也自然而然地认为文人画的审美趣味是最高标准,这显然改变了当时的艺术接受情况。而像董其昌这样带有极其强烈的个人价值判断色彩的艺术批评,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倾向性,具有调节、导向艺术创作的力量。艺术创作的变化,也自然会反过来影响和改变艺术接受的状况。艺术批评的学术性、倾向性和客观性,都必须符合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只要这样才能对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艺术批评对艺术创作的调节,体现在考察艺术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这一方面。艺术家创作作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广大观众提供精神食粮,因此艺术家必须关心、了解观众的需要,只有这样艺术作品的社会效果才能体现出来。但事实上,艺术家并不能直接从广大接受者那里直接了解到自己的艺术作品所产生的效果,只能通过各种中介才有可能实现。艺术批评不仅是对作品本身的分析,也会对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考察,所以可以调节、引导艺术家的创作。
综上所述,艺术批评作为一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活动,从接受角度看,艺术批评是艺术接受的方式之一,从艺术家创作和大众接受的角度看,艺术批评是调节、引导它们,使其相互促进和发展的重要中介。因此,艺术批评具有集创造性、接受性、中介性于一体的特征。
艺术批评的特点
(1)一方面,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作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艺术鉴赏偏重于感性,艺术评论则偏重于理性;艺术鉴赏更多带有个人主观性的特点,艺术批评则需要符合客观规律性。
(2)另一方面,艺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艺术批评必须以艺术鉴赏中具体感受为出发点,因而优秀的批评家应该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作品的成败得失。尤其是艺术批评文章也应当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才能真正打动读者,说服读者,真正发挥批评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批评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艺体裁。
(3)艺术批评的二重性特点,还决定了艺术批评既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又具有客观的共同标准。艺术批评的标准应当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思想性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意义和所达到的思想水平,它是艺术作品内在的灵魂。艺术性是指艺术作品在艺术构思、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所到达的水平,特别是从整体上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具有独创的艺术风格。
艺术批评作为艺术鉴赏的深化和发展、在艺术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